3月20日,记者走进四川广元朝天区中子镇产业园,一株株核桃、枇杷等经济树种长势喜人,在微风中摇曳。“这些树苗是今年在植树节期间栽种的,不仅可以带动群众增收致富,还添绿增彩,一举两得。”朝天区林业局相关负责人介绍。 为进一步厚植生态底色,构建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新发展格局,近年来,朝天区在“强绿、用绿、活绿、护绿”上持续发力,全力推进林业高质量发展。目前,该区森林覆盖率已达66.01%,有红豆杉、银杏、水杉等珍贵树种分布,各类野生动物500余种。 “强绿”上突出质量提升 生态是朝天优势,而植绿是厚植优势的最直接途径。今年,朝天区将继续实施森林精准提升、集体林抚育项目等,突出以涵养水源、保护生态为重点,进一步筑牢长江上游生态屏障。 同时,结合国家储备林项目,对效益好的林木展开大径材林培育,做好木材战略储备;对产量低、效益差的经济林(核桃),实施高接换优、疏密改造、种质资源收集等措施,全面调优经济林结构,预计提质增效33.2万亩。 值得一提的是,朝天区还将继续坚持绿化、美化、彩化、香化相结合,对大羊公路、曾家山景区干线两侧开展绿化和林相改造。在曾家山旅游环线53公里公路两侧打造月季、金竹、辛夷花大道网红路;新建12公里大羊月季花大道。 “用绿”上擦亮“金字招牌” 为做大做强林业产业,促进林农增收,今年,朝天区将实施“天府森林粮库”建设,持续向林上、林中、林下空间要效益。 林上大力发展核桃、山油茶为主的木本油料植物,包括实施核桃品改1万亩,提升核桃丰产示范基地50万亩,争创省级星级现代林业园区,力保全区50万亩核桃产量稳定在5.6万吨以上。有序推进油茶生产,建设油茶基地3300余亩。 林中发展生态旅游。以159万亩森林为依托,推动生态与康养旅游业深度融合,做优曾家山创建国家级旅游度假区生态底色,年内新创建省级“森林人家”20个以上,总数达到265个。 林下发展以笋用竹为主的森林蔬菜。今年将抚育改培笋用竹丰产基地,总面积达5万余亩,预计年产鲜竹笋1500吨。并突出基础“林粮”产业培育,规划核桃林下套种经济作物近3万亩。 “活绿”上抢抓试点机遇 去年6月,朝天区被正式确定为全省首批11个林草碳汇项目开发试点县区之一。碳汇作为生态产品价值实现和林业资源变资产、变资金的最便捷渠道、最有效路径,未来将成为该区生态价值的直接经济体现。 据介绍,朝天区将提升森林固碳增汇能力,实施森林抚育13万亩、退化林修复2万亩,并开展林业碳汇计量监测,研建碳汇计量监测模型及参数等,大力提升林草碳汇能力建设。同时,推进森林碳汇价值转化,开发储备1个森林经营碳汇项目,开展曾家山旅游度假区碳储量调查、碳汇价值核算,建设1个低碳生态景区,开展低碳景区碳足迹核算等。 初步统计,全区固碳优势树种达112万亩,预计森林固碳产品核证储量达到69万吨。 “护绿”上侧重全面发力 去年以来,朝天区紧扣“护绿”主题、以“三长+两员”建强组织体系,按照党政同责、分级负责原则,建立了区、乡镇、村三级林长+监管员、网格员组织体系。 同时,细化出台了林长制运行规则、巡林、信息等5项配套制度,确保了林长制各环节、全过程有章可循;并将护林员和村民小组长纳入网格员管理,实现森林资源管护网格化全覆盖,推动了林长制末端发力、终端见效。 目前,该区已落实区、乡镇、村三级林长766名,监管员141名、网格员1045名。并充分利用智慧平台、卫星遥感、无人机等技术手段,加大巡查检查力度,对发现的问题,实行台账制、销号制、通报制等“闭环管理”,有力维护了全区森林生态安全。 张乃文 刘旭 记者 魏彪 |